您的位置 首页 疾病养生

痛经分类

现代女性,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,大都会有痛经的困挠,有些人在痛的时候吃些止痛片就算了,但事实上痛经是分很多种的,有时候不及时治疗,对女性的人生甚至会造成很大的影响,现在为大家介绍痛经的起因和分类,以便大家对症治疗。

痛经,属于祖国医学当中提出的“经行腹痛”、痛症的范畴,历代医学家多有阐述,发病的缘故无外乎情志所伤、起居失慎、六淫为害等,并与素体情况及经期或经先后的非凡生理环境相关。
中医学以为,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,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,因为血海由充盈渐之转为泄溢,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,这时候感情波动、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,均易招致冲任失调、瘀血停滞,或寒凝经脉、气血不和,胞宫经血碰壁,致使欠亨则痛,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。

经行腹痛,证有虚实。实者,或因寒滞,或因血滞,或因气滞,或因热滞;虚者,有因贫血,有因气虚。然实痛者,多痛于未行之前,经通而痛自减;虚痛者,于既行以后,血去而痛未止,或血去而痛益甚。大均可按可揉者为虚,拒按拒揉者为实。有滞无滞,于此可察。但实中有虚,虚中亦有实,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,当以察意,言不能悉也。”—《景岳全书妇人规》

临床上应依据疼痛发生的时间、性质辨其虚、实、寒、热,辨证要捉住痛经发生的时间、部位、本质、疼痛水平,以及月经期、量、色、质,兼症、色、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。

治疗上,主要是调理冲任气血为本,而在临床论治时,根据不同的症候群,以行气、活血、散寒、清热、补虚、泻实之异,再以标本统筹、论治本病,月经时期调血止痛为标,平时辨证求因以治其本,并结合平昔体质情况,或调肝,或益肾,或扶脾,使之气血顺和,冲任流通,经血畅行无阻,则痛经可愈。

临床上痛经多责于寒、湿、热之邪,加之情志郁结,导致气血运转不畅,辨证分型为:

气滞血瘀型:每于经前1~2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,拒按,或伴胸胁乳房胀痛,或月经前后无定期、量少,或经行不畅,经色紫黯有块,血块排出后痛减,常伴故意烦浮躁易怒,经净疼痛消散,舌紫黯或有瘀点,脉弦涩或弦滑。

寒凝血瘀型:经前小腹冷痛拒按,得热痛减,或经期延后,月经量少,经色瘀黯有块,或畏寒身痛,伯仲欠温,面色白,舌黯苔白润或腻,脉沉紧。治宜温经散寒、暖宫止痛。

湿热下注型:经前小腹疼痛拒按,有炽热感,或伴腰骶胀痛,或平常少腹时痛,经期加重,或低热升沉,伴经色暗红,质稠有块,或带下黄稠,小便短黄,大便不爽,舌红、苔黄腻,脉弦数或濡数。治宜清热除湿、化瘀止痛。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。

气血衰弱型:有些女性在行经前后,小腹持续隐隐作痛,月经量少,体乏无力,自汗,并伴有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或者蜡黄,并伴有心悸失眠、脉搏细弱等症状,喜温喜按,经水色淡,量少质稀,或月经后期,面色萎黄无华,神疲惫力,气短懒言,纳少便溏。舌质淡苔薄白,脉虚细。治宜益气养血、调经止痛。此乃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痛经,原因是脾胃虚弱,气血化源不足,行经后血海空虚,气虚血滞则无力流通。

肝肾亏损型: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,月经量少色淡,腰部酸痛,头晕耳鸣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。

中医学对痛经的治疗有丰富的经历。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、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,是以顺应胞宫的充盈或亏虚,当令而调、因时论治,可取得一举两得之效。痛经之病,乃由冲任失调、胞宫气血失和所致。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藏泻有关,经前至经时胞宫由藏到泻,冲任气血变化急骤,致病邪气较易入侵而激发痛经。其病在冲任、胞宫,又与肝、脾、肾等三脏。

当代医学根据其有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划分为原发性、继发性两大类。

以原发性痛经占多数,多数患者岁数较轻,多为未婚或已婚未育者。原发性痛经与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,形成经血滞留,经血排出不畅,刺激子宫压缩。原发性痛经在一般临盆后疼痛多可减缓或消失。
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官发抱病变导致的,其病因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。

疼痛发作之时,应以治标为主,以调治气血、劝导血脉以止痛为法;症结还是在治本,调整脏腑性能,联合素体情况,辨证求因,同时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,以祛除病因此协调气血。

另外,注意生活调摄,饮食疗法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感化。痛经患者起居生活应有常度,不要临经之际强行冒风寒或渡水;应留意避免进食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,免得经脉凝涩、血行受阻,经前宜活血祛瘀,经后宜补血养血;同时要保持情绪轻松,切勿精神紧张事后怕惧疼痛发生,增强心理治疗。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